新人拿到数据如何开始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在AI时代已经成为职场的一种基本技能,这么多年的从业过程中,总是被问到:没有编程基础的小白,能学会数据分析么?该如何学习数据分析呢?

其实,如果你打算成为一名数据分析,如何出身并不重要,数据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你需要系统提升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的水平。下面我就简单提供一个数据分析入门的流程。

 
 
一、明确分析目标:避免“为分析而分析”

核心任务:将业务问题转化为数据可解答的问题,明确“为什么做分析”“要解决什么问题”。

操作步骤:

  1. 沟通需求:与业务方确认分析目标(如“提升用户付费率”“优化广告投放效果”),明确关键指标(KPI)及衡量标准。
  2. 拆解问题:用结构化思维拆分目标,例如“提升用户付费率”可拆解为“新用户付费转化”“老用户复购率”“高价值用户留存”等子问题。
  3. 定义边界:确定分析范围(时间、用户群体、数据来源),避免数据过载。
 

二、数据收集与理解:摸清数据“家底”

核心任务:获取高质量数据,理解数据字段含义及业务逻辑。


操作步骤:

  1. 数据来源确认:内部数据:数据库(SQL查询)、日志文件、业务系统(如CRM、ERP)等;
    外部数据:公开数据集(如Kaggle)、行业报告、用户调研等。
     
  2. 数据字典梳理:列出字段名称、类型、含义、计算逻辑(如“GMV=订单金额-退款金额”),标注数据更新频率(实时/每日/月度)。
     
  3. 初步质量检查:通过Excel或SQL查看数据规模、时间范围、是否存在明显异常(如负值、空值、重复值)。
     

三、数据清洗:为分析“扫清障碍”

 

核心任务:处理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冗余,确保数据准确性。占据数据分析流程大部分时间。

操作步骤:

  1. 缺失值处理:
    关键字段(如用户ID、金额):联系业务方补全或删除样本;
    非关键字段(如备注):用“未知”填充或均值/中位数插补。
     
  2. 异常值处理:
    数值型数据:通过箱线图(IQR法)或Z-score识别异常值(如“付费金额=100000元”远超正常范围),确认是否为真实数据(如高价值用户)或录入错误。
     
  3. 重复值处理:用Excel“删除重复值”或SQL DISTINCT去重。
     
  4. 数据格式统一:
     日期格式:统一为“YYYY-MM-DD”;
     类别字段:规范枚举值(如“渠道”统一为“APP/网页/小程序”,避免“App”“应用”等变体)。
 
 

四、探索性数据分析(EDA):发现数据“隐藏信息”

核心任务:通过统计与可视化探索数据特征,提出初步假设。

操作步骤:

  1. 单变量分析:
     数值型: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
     类别型:统计频数与占比(如“付费用户中,女性占比65%”)。
  2. 双变量/多变量分析:
    相关性分析:用Excel散点图或Python corr() 计算相关系数(如“广告投入与GMV的相关系数=0.85”);
    分组对比:按维度拆分数据(如“不同渠道的用户付费率”“不同年龄段的复购率”)。
  3. 可视化呈现:
    趋势:折线图(如“每日GMV变化”);
    占比:饼图/环形图(如“各商品类目的销售额占比”);
    对比:柱状图(如“促销活动前后客单价对比”)。
     

五、数据分析与建模:验证假设,挖掘规律

 

核心任务:用分析方法或模型深入挖掘数据,回答业务问题。

常用方法:

  1. 描述性分析:总结数据特征(如“Q3促销期间GMV同比增长20%”)。
  2. 诊断性分析:定位问题原因(如“新用户付费率低,是因为注册后未收到优惠券”)。
  3. 预测性分析:用模型预测趋势(如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Q4销售额)。
  4. 规范性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如“针对新用户发放满100减30优惠券,预计付费率提升至5%”)。

六、结论呈现与报告撰写:让数据“说话”

核心任务:用清晰逻辑和可视化图表向业务方传递结论,提出可落地建议。


报告结构:

  1. 摘要:总结核心结论(如“促销活动GMV提升25%,但赠品活动ROI最低,建议优化”);
     
  2. 分析背景:目标、数据来源、分析方法;
     
  3. 核心发现:分点列出关键结论,结合图表(如“移动端贡献60%GMV,建议加大移动端广告投放”)
     
  4. 建议与行动项:
    具体可执行(如“针对抖音渠道新用户,在注册后24小时内推送满减券”);
    关联业务目标(如“预计该措施可提升新用户付费率至5%,GMV增加10万元”)。
     
  5. 附录:数据清洗步骤、模型公式、原始数据样例(供复核)。
     

七、复盘与迭代:从“做完”到“做好”

 

核心任务:跟踪建议落地效果,反思分析过程中的不足。
操作步骤:

  1. 效果验证:1-2周后回顾业务指标(如“新用户付费率是否提升至5%”);
  2. 问题总结:是否遗漏关键数据?

 

八、新人避坑指南

 

  1. 数据陷阱:
    忽略数据采集逻辑(例:APP埋点是否覆盖所有机型?)
    混淆相关性(A/B事件同时发生)与因果性(A导致B)
     
  2. 技术陷阱:
    过度清洗导致样本偏差
    未划分训练集/测试集引发过拟合
     
  3. 沟通陷阱:
    用技术术语汇报非技术部门 → 转换为业务语言
    回避数据局限性说明 → 明确分析置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