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推动存量转型 抢占增量先机


作者:张于喆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_大数据_数据分析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基于信息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经济和新模式以及建立在信息技术支撑和应用上的传统产业,包括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两个方面。某种程度上看,数字经济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知识获取的方式,而且也在改变传统行业领域资源与需求的匹配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并且重构产业生态规则。这不仅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竞争模式的变革。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重塑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由此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对此,要高度重视传统存量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增加对新兴增量领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持,更好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存量领域——

突出问题导向 注重融合发展 推动创新应用

工业、能源、零售、汽车、医疗、物流等诸多传统领域数字化进程逐步推进,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和快速增长,也为行业价值链的竞争及其收益分配带来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猛烈。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就要从现有基础和优劣势来决定突破口,从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选择发展方向。

对传统企业来说,需围绕实体资产构建起数字化的业务形态和行业生态,加快企业创新的进程。需高度重视传统存量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抢占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制高点;需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融合与创新应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农业、商贸、金融、能源、物流、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传统行业和领域的综合应用,打造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传统产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优势行业领域,应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以及更好创造顾客价值的需求,充分利用“旧”资源和“新”技术,打开组织边界,强化知识交互。

新兴增量领域——

突出目标导向 强调创新发展 抢抓战略机遇

面对向更高发展阶段跃升的紧要关口,需摆脱已经不合时宜的成长路径和以往的发展惯性,根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要求,培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量扩能,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支撑;要以新兴增量领域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创新活跃度高、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比重大、产品升级换代快、渗透性广、融合性强等特点,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有效降低了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成为新时期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动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引擎。

为此,必须紧抓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增加对新兴增量领域的支持,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大力培育新兴业态,积极扩大有效供给。

为此,需结合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面对的关键问题,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向以及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审时度势、选准方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在明确“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基础上,增强发展新动能。总体而言,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必须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的基调,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抓手,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坚持高水平起步、高标准要求,积极打造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智能终端、软件应用)等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筑牢基础、保持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云计算、软件、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能够占据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新产业、新业态,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创新枢纽 强化人才保障 保持战略定力

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创新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一是要打造创新枢纽,围绕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科研创新平台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建设。主动顺应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建设包括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等在内的一批开放式重大科技设施、创新载体,分步推进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要求,为市场主体提供研发条件和技术支持,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围绕产业共性问题,面向学术界、中小企业及行业领先者征集数字化技术创新方案;积极推动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连接技术创新者和市场需求、提供创造性解决方案,构建和运营需求与能力充分对接的创新生态系统;助推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大学科研能力和大企业的数字化设施,加速科学研究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过程、提升技术迭代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协作与创新交流枢纽的作用。

二是要强化人才保障。人才保障关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实效。随着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越来越需要具有“双重”技能——既要懂得通信技术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数字技能,又要懂得工业制造流程和生产运营等方面技术的专业技能。在人才选择方面,既要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又要重视职业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更多懂得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的数据分析和程序员,以及拥有丰富行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领域人才。在人才使用和培养方面,需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有序顺畅流动,加强多领域专业人才的跨域协同,将更多经验知识融入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和转型发展中。

三是要保持持续推进的耐心和定力,充分认识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通用技术革命的长期积极效应可能需数十年才能完全显现,数字化发展要真正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可能遭遇在宏观经济层面无法即时看到技术应用和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强关联性,在微观层面无法体现技术投资的产出价值等情况。对此,需本着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现的原则,基于资源能力、经济水平、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产业发展需求和所需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等各种因素,科学设计、正确取舍,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把是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作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标准,科学把握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相关举措的实施步骤,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为我国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
45期CPD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