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人工智能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崛起,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为了推动工业产业向智能化发展,国家层面推出了 “制造强国” 战略规划,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正在开创智能化的新纪元。

那么,人工智能将如何推动经济转型?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股浪潮呢?近日,《全球智能化商业》记者在未来智能化商业峰会成都站上采访了人工智能产业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他表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找到科技增长点,其中智能化作为科技的重要领域,未来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人工智能专家_国家税务局原副局长_许善达
人工智能产业专家、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

 

人物简介:

许善达,2000 年 1 月—2006 年 12 月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理论研究,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邀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以下为访谈全文:

记者:最近,我们看到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变化越来越快,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应该做哪方面的关注?

许善达:现在,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行业协会,对国际形势都越来越关注。当下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果判断准确,企业就会发展得比较健康;如果判断有偏差,企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难以为继。所以,我觉得,在当前形势下,需要非常慎重地研究国际形势,才能更好地判断下一步发展方向、预测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低成本” 红利已经消失

记者:目前,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正面临极为复杂的转型升级。在您看来,推动这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许善达:首先,改革开放初期的 “三低成本” 红利已经消失,也就是说现在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低这三方面的优势。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指的是以前很多农民不仅工资低,甚至没有社保,去城里打工只要比在农村种地收入高就达到目的了;环境成本低的原因指的是,以前尽管国家有排放污染物的标准,但很多地方并没有严格监管并执行,所以就把企业应该承担的排放成本转嫁给社会承担;最后是资源成本,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等。

我们利用 “三低成本” 发展了二三十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留下了后遗症,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三低成本”战略已经执行不下去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劳动力成本提高,很多外商都在往外迁,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二、政府加强环保力度,企业新增了排放成本;三、资源价格上涨,最典型的就是土地价格。总的看来,依靠这样的发展已经不可持续了。
 

高杠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各方面成本的增加造成了经济增速放缓,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在推动这场经济转型升级吗?

许善达:刚才提到的 “三低成本” 其实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外需变得很厉害。因为世界各国都有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很多出口订单在减少。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危机,国际经济也遇到萎缩,有些 GDP 增长速度很慢,有些甚至是负增长。

针对这场金融危机,当时采取的策略是提高杠杆率,大幅发放银行贷款,让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然后来增加生产。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家钢铁企业从银行借钱建一个钢铁厂,因为建钢铁厂本身需要钢铁,所以需要从原先的钢铁厂买钢铁,这样一来钢铁厂就有市场了。但是钢铁厂建完后就不需要原先的钢铁厂了,这就造成了产能过剩。

从 2008 年一直到 2015 年,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当时通过提高杠杆率的方式扭转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并且在就业、经济增长等领域都卓有成效,各方面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关键是当时并没有因为经济萎缩而造成大规模员工下岗。但是三四年后,这种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
 

经济转型是漫长又痛苦的过程

记者:在这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各行各业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许善达:如果大家关注的话,2015 年 12 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多项措施。供给侧的核心就是经济要转型,不再通过扩大规模来发展经济。比如,原先钢材生产 12 亿吨,不能靠现在生产 15 亿吨这种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主要还是依靠经济中的科技含量。

所以,经济转型成功与否,就要看是否有科技含量。从提出供给侧改革到现在的两年半时间来看,这项改革是有效的,但离完整的转型还有很大的距离。

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每一次调整都不轻松。在这次转型升级过程中,大家要判断如何给企业、行业增加科技含量。比如,曹德旺先生的福耀玻璃集团,现在一块汽车前挡风玻璃要卖 1 万多美元,就是因为提升了玻璃的科技含金量,在玻璃内部新增了很多功能。

我觉得,其实不会有企业认为自己的行业没落了,关键看能不能增加科技含金量,不能增加的就要被淘汰,这就是国家发展到今天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科技是经济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点是什么?

许善达:现在,所有企业的潜在竞争都是经济转型,但要转型成功的前提是为企业注入科技的基因。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改革开放后第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因为第一个 “三低成本” 的发展阶段过去了,第二个通过高杠杆率拉动经济发展的阶段也过去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供给侧改革,很多人只想到去产能,这个措施并没有抓住供给侧的核心。不管是什么行业,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要加大科技力度。

最近,国务院做了很多决策,目的就是为了鼓励企业扩大投资,扩大研发规模,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领域,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所以,企业要好好学习这些政策。
 

人工智能将发挥巨大价值

记者:针对企业提升科技含量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许善达: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肯定会发挥关键的作用,我对它的理解就是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最早是美国人牵头的,中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那时叫电子工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 IT 业出现了阶段上升,那时 IBM 做整机,微软做芯片,每一家企业的技术水平都很高,别人想追赶很难。

但是,和那时比起来,现在的 IT 业发展又有新的提升,而智能就是 IT 业发展新水平的标志。未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肯定会改变世界。在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制造、服务等行业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以后可以直接让电脑看病、跟着电脑学围棋等等,这些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肯定会有很大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谁也想不到今天一部手机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以前有钱人才能用大哥大,现在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并且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解决生活中支付、交通、购物等各方面的需求。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想象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多大的改变了。

所以,不管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一定要寻找科技增长点,尤其要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然后投入足够的资源,未来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来源:168大数据